“赛珍珠是著名的小说家,是最了解中国的美国人 ,对中国人民怀有深厚感情。在抗日战争方面,她同情中国,是中国人民的朋友 。”6月7日 ,“珍蕴东方,珠联中西——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纪念展”在上海图书馆淮海路馆揭幕,周恩来总理的这段话揭示了这位著名女作家与中国的关系。
展览现场 ?施晨露摄
赛珍珠1892年6月26日出生于美国西弗吉尼亚州 ,当年10月,襁褓中的她就被父母带到中国,有了这个中国名字。赛珍珠在中国大地生活了近40年 ,上海在她的生命历程中亦是重要一站,1900年她随父母迁往上海,1909年她在虹口区昆山路上的一所女校读书,成年后她也多次在上海暂居 。可以说 ,上海为赛珍珠的文学创作点燃了最初的星火,是她文学旅程的起点;动荡岁月里,上海又成为她文学心灵成长的隐秘港湾 ,是她理解中国 、沟通世界的原点之一。
展览展出的赛珍珠童年家庭照。施晨露摄
由上海图书馆、上海艺术品博物馆、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联合主办的此次纪念展以“珍蕴东方,珠联中西 ”为主题,结合赛珍珠的人生轨迹 ,通过手稿 、信件、影像、专题纪录片与实物展品,讲述她与中国一生不解的情缘与始终坚守的跨文化信念,重现这位作家所搭建的理解之桥 。展览包含三大篇章:“笔触大地”书写她对中国的念念灼思 ,“情系中西”记录她跨越国界的责任担当,“文明互鉴 ”展现她推动文化交融的智慧。展品中包括赛珍珠所获的诺贝尔文学奖奖章(授权复制件)和普利策小说奖证书(授权复制件),小说《大地》原著及电影《大地》剧照 ,赛珍珠参加“援华百万基金”筹款活动现场照片等。
赛珍珠参与援华宣传的照片 ?施晨露摄
赛珍珠为战争中的中国妇女筹集善款的书信(高清授权件)施晨露摄
赛珍珠录制援华广播的照片 ?施晨露摄
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盛赞赛珍珠为“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人桥”;老布什也曾表示,他对中国的亲切感与理解萌生于其阅读的赛珍珠作品 。上海图书馆馆长陈超说:“文明互鉴,非一人之力可成,需多方携手共进。此次展览的筹备 ,是中美文化机构跨越地理与语言隔阂的深度合作。上海图书馆提供典藏资源与学术支持,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贡献文献与研究成果,赛珍珠国际基金会延续其人文精神 ,镇江市赛珍珠纪念馆等机构挖掘本土文化记忆……这一过程,正是对赛珍珠‘人桥’精神的当代诠释 。 ”
读者参观展览 ?施晨露摄
展览现场 ?施晨露摄
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研究馆长布伦特·雷迪在视频致辞中表示:“赛珍珠的作品至今仍令人震撼,她用文学打破隔阂 ,也提醒我们在复杂世界中保有人性的温度。”
赛珍珠的作品 ?施晨露摄
赛珍珠所获的诺贝尔文学奖奖章(授权复制件)和普利策小说奖证书(授权复制件) 施晨露摄
展览开幕当日举办了“笔绘大地,沟通中西——赛珍珠文学对谈会”,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者王海龙 ,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段怀清,江苏省镇江市赛珍珠研究会会长、江苏大学教授卢章平,江苏科技大学副教授李秀梅围绕赛珍珠文学创作中的中国故事传播 、写作实践中的女性身份建构、文化合作中的和平主义话语、翻译视域中的跨文化交流等话题展开讨论。
四位学者在“笔绘大地 ,沟通中西——赛珍珠文学对谈会” 施晨露摄